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關于環保工作實施情況向社會的公開函(上)
社會各界朋友及監管機構:
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根據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環保部 第31號令)的要求,本著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并讓社會各界及監管機構更好地參與到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的環保運行監督中來,現特將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的環保運行情況及近期的監督監測結果如實向社會公開如下:
- 公司基礎信息:
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是恒康醫療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是集團公司的主要中藥生產基地。生產經營范圍有片劑、糖漿劑、顆粒劑、散劑、酒劑、硬膠囊劑、軟膠囊劑、口服液、合劑、丸劑、滴丸劑、凝膠膏劑;中藏藥材種植、研究,高原生物開發、收購,中藥飲片;藥品、食品、醫療器械研究及技術咨詢;日化用品、生物品銷售;醫療投資管理等。公司性質:有限責任公司。企業法定代表人:童天才,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6212240911941370。注冊資金2億元,注冊地址和生產地址均為甘肅省隴南市康縣王壩獨一味工業園區,占地136畝,現有人員300多人(包括銷售人員)。聯系人:羅叢江;電話:13981764106;傳真電話:0939-5120229
- 排污信息
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主要污染物有使用天燃氣鍋爐產生的SO2、氮氧化物、顆粒物,以及制藥生產產污水排放需要控制的PH、色度、懸浮物、總磷、總氰化物、總氮、氨氮、CODcr、BOD5、、總砷、總汞以及動植物油等指標。污水采用UASB厭氧池+接觸氧化處理主體工藝處理達標后由指定的1個污水排口排放。排放濃度、總量和執行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均見附件1:《甘肅華鼎環??萍加邢薰?021年1月29日檢測報告、2021年4月19日甘肅華鼎環??萍加邢薰緳z測報告;甘肅華鼎環??萍加邢薰?021年8月22日、2021年10月10日的檢測報告;甘肅華鼎環??萍加邢薰?022年2月22日檢測報告》。年度核定總排放總量關鍵指標見附件2:《隴南市生態環境局關于獨一味軟膠囊產業化改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及(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設施)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函》。
- 防治污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
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鍋爐2019年實施了“煤改氣”技改,自從該設施運行以來,均能確保處理后的煙塵達標排放;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用于污水處理的UASB厭氧池+接觸氧化處理設施為2015年升級改造(日處理能力由200T/d升級為450T/d)投入運行的設施,自從該設施運行以來,均能確保處理后的污水達標排放。
-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及其他環境保護行政許可情況
-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見附件2環境批復報告;其他環境保護行政許可見附件3:《排污許可證》。
-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見附件4:《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 其他應當公開的環境信息
暫無。
特此現向社會各界公開,歡迎監督。
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2022年3月8日
附件1:甘肅華鼎環??萍加邢薰?021年1月29日檢測報告、2021年4月19日甘肅華鼎環??萍加邢薰緳z測報告;甘肅華鼎環??萍加邢薰?021年8月22日、2021年10月10日的檢測報告;甘肅華鼎環??萍加邢薰?022年1月29日檢測報告。
附件2:隴南市生態環境局關于獨一味軟膠囊產業化改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及(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設施)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函
附件3:排污許可證
附件4: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環境應急預案
附件1:甘肅華鼎環??萍加邢薰?021年1月29日檢測報告
2021年4月19日甘肅華鼎環??萍加邢薰緳z測報告
甘肅華鼎環??萍加邢薰?021年8月22日檢測報告
2021年10月10日甘肅華鼎環??萍加邢薰镜臋z測報告
甘肅華鼎環??萍加邢薰?022年2月22日檢測報告
附件2:隴南市生態環境局關于獨一味軟膠囊產業化改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及(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設施)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函
附件3:排污許可證
附件4: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了能提高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對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能力,確保事故發生時能夠及時、有效處理事故源,控制事故擴大,減少事故損失。在發生突發環境事故時快速、有序、高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降低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環境危害,通過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理、環境應急監測、事故信息的及時發布、受影響人員迅速轉移等措施,將事故所造成的危害降低至最低,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發生和降低財產損失,迅速恢復正常的生產,做到事故發生時應急措施穩健有序,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1.2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1日實施;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實施;
(3)《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實施
(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實施;
(5)《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實施;
(6)《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11年修正;
(7)《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2007.11.1施行;;
(8)《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3]15號;
(9)《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環境保護部,環發[2010]113號;
(10)《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編制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環辦函[2008]324號;
(11)《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2015.6.5施行;
(12)《關于切實加強風險防范嚴格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環發[2012]98號;
(13)《甘肅省環保廳關于轉發企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甘環發(2015)46號,見環發[2015]4號;
(14)《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環發[2015]4號
(15)(20)《隴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隴南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通知》(隴辦發[2019]83號);
(16)《康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康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通知》
(17)《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591號令,2011年;
(18)《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2004;
(19)《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2009);
(20)《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08年8月1日;
(21)《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名錄(2013完整版)》,2013年2月5日;
(22)《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登記辦法(試行)》,環保部令 第22號,2012年;
(23)《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
(24)《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HJ589-2010;
(25)《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通用規范》(AQ3013-2008);
(26)《事件狀態下水體污染的預防與控制技術要求》(QSY1190-2009);
(27)《企業環境風險等級評估方法》(征求意見稿)2012年10月;)
(28)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環評報告、批復、驗收、環境監測報告等相關資料。
1.3工作原則
公司在建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系統極其響應程序時,本著實事求是、切實可行的方針,貫徹如下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把保障全體職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加強對環境事件危險源的監測、監控并實施監督管理建立環境事件風險防范體系,積極預防、及時控制、消除隱患,提高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防范和處理能力。
(2)堅持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分級響應。接受政府生態環境部門的指導,使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成為區域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公司部門之間協同與合作,提高快速反應能力。針對不同污染源造成的環境污染,實行分類管理,充分發揮部門專業優勢,使采取的措施與突發環境污染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圍與社會影響相適應。
(3)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采用先進技術,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實行科學民主決策。采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技術,增強應急救援能力。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4)堅持平戰結合,專兼結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積極做好應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思想準備、物資準備、技術準備、工作準備,加強培訓演練,應急系統做到常備不懈,為本公司和其他公司及社會提供服務,在應急時快速有效。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全廠范圍內現有生產線及配套設施發生突發事件情況下,若產品、產量、原材料發生變化或改變生產工藝,必須重新修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本公司可能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類型有:乙醇庫原料桶發生泄漏、爆炸事件;乙醇庫、車間、倉庫發生火災事件;污水處理站無法正常運行而影響周邊環境。本預案適用于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突發以上環境污染事件處置能力的應對工作。
1.5事件分級
1.5.1國家突發環境事件分級
根據2014年12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函〔2014〕119號印發《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按照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分級,分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I級)、重大環境事件(II級)、較大環境事件(III級)和一般環境事件(IV級)四級。
一、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人員5萬人以上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區域生態功能喪失或該區域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滅絕的;
5.因環境污染造成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6.Ⅰ、Ⅱ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并造成大范圍嚴重輻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大范圍輻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重大跨國境影響的境內突發環境事件。
二、重大突發環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突發環境事件: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人員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該區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大批死亡的;
5.因環境污染造成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6.Ⅰ、Ⅱ類放射源丟失、被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的;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較大范圍輻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省級行政區域影響的突發環境事件。
三、較大突發環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突發環境事件: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人員5000人以上1萬人以下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國家重點保護的動植物物種受到破壞的;
5.因環境污染造成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6. Ⅲ類放射源丟失、被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的;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小范圍輻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設區的市級行政區域影響的突發環境事件。
四、一般突發環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突發環境事件: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人員5000人以下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下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跨縣級行政區域糾紛,引起一般性群體影響的;
5. Ⅳ、Ⅴ類放射源丟失、被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超過年劑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廠區內或設施內局部輻射污染后果的;鈾礦冶、伴生礦超標排放,造成環境輻射污染后果的;
6.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尚未達到較大突發環境事件級別的。
上述分級標準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1.5.2本公司事件分級
結合本公司實際情況和風險評估報告,參考《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中規定的事件分級,針對可能產生環境污染事件的嚴重性、緊急程度、危害程序、影響范圍、內部控制事態的能力以及可以調動的應急資源,為方便管理、明確職責,將公司突發環境事件從重到輕依次分為重大環境事件(I級公司級)、較大環境事件(Ⅱ級車間級)和一般環境事件(Ⅲ級崗位級)。
(1)重大環境事件(I級公司級)
凡是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事件:
發生乙醇大量泄漏、爆炸事件,影響范圍超出公司控制范圍的;乙醇庫、車間、倉庫發生大型火災等事件,其影響范圍超出公司控制范圍的;污水處理站故障無法運行,導致生產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造成下游環境污染事故,其影響范圍超出公司控制范圍的:
(2)較大環境事件(Ⅱ級車間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環境事件:
發生乙醇泄漏,且有發展為大量泄漏趨勢的事件,影響范圍在公司控制范圍內的;乙醇庫、車間、倉庫發生火災事件,影響范圍在公司控制范圍內的;污水處理站運行異常等事件而致使,影響范圍在公司控制范圍內的:
(3)一般環境事件(Ⅲ級崗位級)
除重大環境事件(I級)、較大環境事件(Ⅱ級)以外的其它突發環境污染事件。
1.6應急預案體系
1.6.1內部應急預案關系說明
本突發事件環境應急預案是我司根據《甘肅省環保廳關于轉發企事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通知》甘環發(2015)46號,環發號[2015]4號制訂,包括了綜合環境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預案。綜合環境應急預案是針對環境風險種類較多、可能發生多種類型突發事件制定的應急預案,包括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預案體系及響應程序、事件預防及應急保障、應急培訓及預案演練等內容?,F場處置預案是針對危險性較大的重點崗位或物質制定的應急預案,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件特征、應急處置程序、應急處置要點和注意事項等內容。綜合應急預案是總體性應急預案,現場處置預案是針對某一物質的具體預案,綜合環境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預案之間相互協調、互為補充完善。
本公司內部應急關系如下圖:
1.6.2外部應急預案關系說明
本公司與隴南市生態環境局康縣分局、康縣應急管理局、康縣消防大隊等部門之間建立了應急聯動機制,在這些外部單位介入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時,各應急組織單位將無條件聽從調配,并按照要求和能力配置應急救援人員、隊伍、裝備、物資等,提供應急所需的用品,與外部相關部門共享區域應急資源,提高共同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2基本情況
2.1單位概況
2.1.1單位名稱
單位名稱: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單位法人:童天才
單位地址:康縣王壩獨一味工業園區
郵 編:746500
單位性質:有限責任公司
從職人數:300人(廠部)
傳 真:0939-5120229
監督單位:隴南市生態環境局、隴南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隴南市生態環境局康縣分局、康縣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
2.1.2企業概況及生產情況
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是恒康醫療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是集團公司的主要中藥生產基地。經營范圍有片劑、糖漿劑、顆粒劑、散劑、酒劑、硬膠囊劑、軟膠囊劑、口服液、合劑、丸劑、滴丸劑、凝膠膏劑;中藏藥材種植、研究,高原生物開發、收購,中藥飲片;藥品、食品、醫療器械研究及技術咨詢;日化用品、生物品銷售;醫療投資管理等。公司性質: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2億元,注冊地址和生產地址均為甘肅省隴南市康縣王壩獨一味工業園區,占地136畝,現有人員600余人。
該公司擁有符合GMP標準、國內先進的片劑、軟、硬膠囊、糖漿、顆粒、散劑、酒劑7條生產線,擁有取得批準文號的品種36個。主要生產產品包括:獨一味膠囊、參芪五味子片、脈平片、前列安通片、宮瘤寧膠囊、平喘抗炎膠囊、止咳祛痰顆粒、復方杜仲片等32個品種。國家藥典品種8個,國家中藥保護品種3個,6個全國獨家生產品種(全國獨家產品:獨一味膠囊、參芪五味子片、脈平片、前列安通片、平喘抗炎膠囊、止咳祛痰糖漿)。其中占公司年銷售70%的“獨一味膠囊”是由公司獨家研發的劑型,目前該產品年銷售額已超過2億元,在全國中藥止血鎮痛藥中排前三位,已成為國內醫藥的知名品牌。參芪五味子片為獨具甘肅特色的安神中藥,年銷售已超過7000萬元,脈平片、前列安通片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新藥“宮瘤寧膠囊”成為新的銷售增長點,銷售額達到3000萬元。這些產品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是企業發展的主力軍。
2.1.3生產規模
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共占地136畝,2014年、2019年公司對生產廠房設施進行全面升級,已于2015年3月取得2010版GMP證書,目前現代化的廠房設施及代表國內領先技術的先進設備具有年產硬膠囊6.4億粒、片劑4.8億片、軟膠囊2000萬粒、糖漿500萬瓶、顆粒劑500萬袋的能力。
2.1.4勞動定員及工作制度
勞動定員:廠區目前勞動定員300人,其中管理人員30人,技術人員20人,生產人員250人。生產人員多為當地居民,提供午餐,不在廠內住宿。
生產制度:目前,廠區中藥提取車間分批次進行生產,每天2~3班,8小時/班,制劑生產線采取1班/天制,8小時/班,年工作時間250天。
2.1.5制劑生產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
⑴中藥材前處理工藝
根據企業目前的產品類型,對制藥過程中使用的個別藥劑需要進行前處理,主要工序為挑選工序、洗潤工序、切制工序、炒制工序、破碎工序、滅菌包裝工序。根據向企業了解,生產過程中不涉及劇毒性藥材。
①挑選工序:首先將外購來已存入倉庫的中藥材利用變頻立式風選機進行挑選,將其中不適宜切制或達不到相應要求的藥材或雜質去除。該工段產生固體廢物,固體廢物的主要成分為非藥用部分藥材、沙土。經挑選合格的藥材進入洗潤工序。
②洗潤工序:挑選合格的藥材放入清洗機中進行清洗,此過程中有廢水產生,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為懸浮物。清洗工序采用循環式清洗機,該洗藥機自帶水箱、循環泵,具有泥沙沉淀功能,為防止有效成分的水解、芳香成分損失,洗藥時間不易過長,一般每味藥材控制在5~10min,個別吸水性強的藥材控制在3~5min(具體時間根據藥材性質確定),洗潤工序需注意不同品種的藥材不得在一起清洗,用過的水不能清洗其他藥材。清洗后的藥材采用汽相置換式潤藥機進行潤藥,潤藥時為減少藥物有效成份的損失,盡可能做到藥透水盡,根據藥材性質掌握清洗和浸泡的時間。
③切制工序:藥材經過清洗后根據藥材紋路采用多功能切藥機對各類藥材進行切制,切制成小的片狀物,在此工段產生固體廢物,主要成分為藥材的邊角料等。由于藥材切制前進行了潤藥,更有利于藥材的切制,由于藥材切制前進行了潤藥,故在切制過程中無粉塵產生。根據各類藥材的不同需求切制完成后。
④干燥工序:切制之后的飲片進行干燥,干燥工序采用帶式干燥機(蒸汽加熱)通過熱風對藥材進行干燥,該工段會產生廢蒸氣。
⑤炒制工序:經干燥后的藥材由于其作為飲片時的要求不同,因此,需對不同的藥材進行炒制,以加強藥物效用,減除毒性或副作用,便于貯藏或服用。經干燥后的藥材部分采用炒藥機進行炒制,根據火力大小又分炒黃、炒焦、炒炭三種。炒黃是將藥物置于加熱容器內,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表面呈黃色,或較原色加深,或發泡鼓起,或種皮爆烈并透出固有的氣味;炒焦是將藥物置加熱容器內,用中火或武火加熱,不斷攪拌翻動,炒至藥物表面呈焦黃色或焦褐色,并有焦香氣味;炒炭是將藥物置加熱容器內,用武火或中火加熱,不斷攪拌翻動,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內部焦黃或焦褐色。
⑥粗碎、微粉碎:經炒制后的藥材經粗粉機、細粉機及微粉機進行粉碎,該工段會產生破碎粉塵及粉碎機運行噪聲。
⑦滅菌包裝:粉碎后的中藥材經真空滅菌機滅菌后進行分裝,去制劑車間。
⑵中藥材提取工藝
經潤洗后的凈藥材經配料、稱重后投入多功能提取罐,加入一定量的工藝用水用蒸汽間接蒸煮進行提取,提取液經兩級過濾后進行減壓濃縮,濃縮液部分經醇沉、減壓濃縮回收乙醇,并獲得浸潤膏,經微波干燥、粉碎后去制劑車間。
①提取濃縮
本項目除片劑生產線使用的部分藥劑外,其余藥材均需提取后獲得浸潤膏去制劑車間。提取分為水提取和醇提,部分藥劑水提濃縮液需進行醇沉去除雜質,醇提采用滲漉法。
A、水提:藥材有效成分提取采用熱回流提取濃縮法。將凈藥材投入提取罐內,加水提取三次,第一次加水20倍量水,第二、三次各加水15倍量,合并煎液,濾過,藥液進濃縮罐采用蒸汽加熱進行濃縮,濃縮時產生的二次蒸汽,通過蒸發器上升管送入提取罐作為提取的熱源和溶液,維持提取罐內沸騰。二次蒸汽經冷凝器冷凝成熱冷凝液,回落到提取罐內作為新溶劑加到藥面上,新溶劑由上而下高速通過飲片層到提取罐底部,飲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份溶解于提取罐內溶劑。提取液經抽濾管抽入蒸發器,濃縮產生的二次蒸汽又送到提取罐作為新溶劑,這樣形成的新溶劑大回流提取,故藥材中溶質密度與溶劑中含溶質密度保持高梯度,藥材中的溶質高速溶出,直至完全溶出(提取液無色),此時,提取液停止抽入蒸發器,濃縮的二次蒸汽轉送冷卻器,濃縮繼續進行,直至濃縮成需要比重(1.2~1.34)的藥膏,放出備用。提取罐內的無色液體,可放入儲罐用于下一批飲片的提取濃縮,當飲片種類更換時,冷凝器中有冷凝水排出,藥渣從出渣門排出,統一收后定期外售給肥料加工廠。該工序提取、濃縮均在真空負壓下進行,其中提取工序溫度在90℃~100℃,濃縮工序溫度在50℃~80℃。
B、醇沉
部分經水提取濃縮工藝得到的提取液進入醇沉罐,采用乙醇攪拌混合,經靜置、冷卻、二級過濾(濾布過濾、微孔過濾),再經過蒸餾得到濃縮液,蒸餾濃縮至三分之一,蒸餾產生的乙醇蒸汽通入精餾塔內,精餾塔塔底采用直接蒸汽加熱,使乙醇和水進行分離,塔底定期排放一定的廢水,塔頂的氣相經冷凝器冷凝后進入冷凝液罐,冷凝液罐中乙醇送入回收罐,供醇沉工序循環使用,微量不凝氣排出。該裝置可將生產過程產生30%~40%乙醇精餾至85%~90%。
C、醇提:部分藥材需要提取藥材中可用生物堿及其鹽、甙類、揮發油及有機酸類等物質,需采用一定濃度的乙醇用滲漉法提取。經粉碎后的凈藥材投入滲濾罐,根據提取的不同成分,調節至所需濃度的乙醇做溶劑,浸漬24小時后,經過濾后獲取滲濾液,漉液與初漉液合,停止滲漉,壓榨藥渣,壓榨液與滲漉液合并, 再加水攪拌混合,經靜置、冷卻、二級過濾。漉液采用低溫濃縮。
⑶片劑、硬膠囊劑、顆粒級生產工藝
原輔料在十萬級潔凈區經稱量、粉碎、過篩后復秤、配料,中藥浸膏或浸膏粉經稱量后配置成漿液或底料,在噴霧制粒干燥機上制成干顆?;蛟跐穹ㄖ屏C上進行混合制粒,制好的濕顆粒在噴霧制粒干燥機或熱風循環烘箱中進行干燥制得干顆粒,干顆粒在進行整粒、篩選、總混;總混后的顆粒經經含量測定檢驗合格后,或上膠囊填充機進行膠囊填充,或上旋轉式壓片機進行壓片,或上自動顆粒包裝機進行顆粒分裝;填充好的膠囊經磨光,素片經包衣后在泡罩包裝機或塑料瓶自動分裝線中進行分裝,送出潔凈區,在外包裝室內裝盒、裝箱后得成品,成品經最后檢驗合格后入成品庫。
⑷軟膠囊生產工藝
原輔料在十萬級潔凈區中經稱量后,中藥浸膏或浸膏粉加輔料配置成藥液、明膠等溶解后制成膠液,去軟膠機壓丸、定型、洗丸、干燥、揀選后在泡罩包裝機或塑料瓶自動分裝線中進行分裝,送出潔凈區,在外包裝室內裝盒、裝箱后得成品,成品經最后檢驗合格后入成品庫。
⑸糖漿劑生產工藝
原輔料在十萬級潔凈區中經稱量后,浸膏和輔料一起進行溶配,配好的藥液經離心過濾得到澄清液,將清液進行瞬時滅菌后,送入口服液全封閉無菌定量灌裝機,按照產品規格要求進行罐裝,旋蓋后送出十萬級潔凈區、貼簽、裝盒、裝箱后得成品,成品經最后檢驗合格后入成品庫。
⑹凝膠劑生產工藝
將輔料經破碎、過篩、稱量后混合,加熱軟化制成巴布劑基質,在同獨一味浸潤膏混合均勻,進行涂膏、裁剪激光超微打孔、覆蓋防黏膜、裝袋,最后完成裝盒、裝箱等.
以上各工序分車間進行,其中提取濃縮、醇沉、沉淀過濾、蒸餾工序在提取車間進行,配料、離心過濾、滅菌、包裝工序在制劑車間進行。
工藝流程如下圖。
2.1.6污水處理設施概況
污水處理站位于南廠區東南側角,建筑物共占地583m2,設計處理規模為450m3/d,采用“UASB+接觸氧化法”的處理工藝,同時在污水處理站東側設一座450m3的事故應急池,防止污水處理站設備檢修和故障時廢水外排,主要工藝過程有:格柵池→調節池→反應池一、反應池二→初沉池→高效厭氧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反應池三、反應池四→絮凝沉淀池→清水池→排放口。技術簡述如下:
- 格柵:經化糞池預處理后的生活污水與生產廢水首先進入格柵使廢水充分混合,并去除大顆粒雜物后進入調節池,工藝尺寸3×1.5×2.2,利用原格柵池,設置人工格柵一臺;
- 調節池:作用是對進水水量和水質進行調節,內設穿孔管曝氣系統和污泥泵,工藝尺寸25.5×3.3×4.5,利用原池改建,配套設備新增污水提升泵2臺,電磁流量計一臺,浮球液位器1套,穿孔曝氣系統1套;Ph計1臺;
- 初沉池部分(包括:反應池一、反應池二和初沉池),反應池一二:通過加藥系統加入聚合氯化鋁(PAC)和聚炳稀酰胺(PAM),經攪拌反應;初沉池:去除反應池中的懸浮顆粒及部分難降解的無機物,總體工藝尺寸3.5×1.5×5.6+5×5×5.2(含泥斗),鋼混結構,數量為1座;配套設備:污泥泵1臺;
- 高效厭氧池:利用厭氧菌群在低溶解氧條件下的生命活動將懸浮細小有機物和動物油脂水解使之溶于水,并將大分子復雜有機物轉化為小分子簡單有機物,在大幅度降低COD的同時為后續好氧生化處理創造有利條件,池內設穿曝氣管以改善水力條件,保持污泥與污水完全混合反應,工藝尺寸:25.5×6.5×5.2,更換曝氣系統,設置8套曝氣系統;
- 接觸氧化池:利用好氧菌群在溶解氧充足條件下的生命活動將廢水中有機物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徹底消除污染物,池內設高效曝氣器供氧,設好氧生化填料保持生物量,工藝尺寸12x10x5.2鋼混結構1座,新增曝氣系統2套,新增風機2臺;
- 二沉池:對好氧池出水進行泥水分離,使混合液澄清,用于去除生化出水中的脫落懸浮生物膜,二沉污泥一部分回流接觸氧化池和高效厭氧池,剩余部分排入污泥濃縮池中,工藝尺寸7x5x4.6鋼混結構,新增污泥回流泵2臺;
- 反應池三四:通過加藥系統加入聚合氯化鋁(PAC)和聚炳稀酰胺(PAM),經攪拌反應;絮凝沉淀池:去除反應池中的懸浮物及去除水中部分色度;總體工藝尺寸:5×1.5×5.6+5×5×5.2,鋼混結構;
- 污泥濃縮脫水機系統1套:污泥脫水采用一體化濃縮脫水機處理工藝,濾液回流至調節池,泥餅外運;
- 污泥暫存間:用于脫水后污泥的暫存,工藝尺寸:5×1.5×5.6+5×5×5.2,鋼混結構;
2.1.7生產主體廠房、鍋爐、危險品儲存及其它輔助建筑物
- 綜合生產廠房
綜合生產廠房位于略武公路南北兩側(含辦公區、檢驗室以及中藥提取車間),分兩個廠區,占地面積29024.37m2。
- 一般庫區及輔助用區域
一般庫區占地面積4574m2,輔助用區域430m2。
- 總變配電、維修及浴廁
變配電室、機修間以及浴廁,建筑面積共為955m2,
- 鍋爐房
占地264 m2,采暖鍋爐選用兩臺4T的天然氣蒸汽鍋爐,年燃氣量為490萬立方米。
- 危險品庫:
用于生產用乙醇貯存及其它危險化學品包裝暫存,其中乙醇貯存及相應防爆防火用沙場等設施,共占地72m2,其它占地66 m2,共計為138 m2。
- 住宅樓及俱樂部
共占地2452.9m2。
- 供電、供水
設兩路供電線路,供電負荷分別可達500KVA及1000KVA,同時備有4臺發電備電機組,分別為500KVA2臺,90KVA1臺,200KVA1臺。
水源為公司采用深井自來水,可滿足全廠滿負荷運行需要。
2.2污水處理工藝簡介
2.2.1工藝流程簡述
廢水經收集并經格柵去除較大的顆粒懸浮物后,自流進入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的調節(啟動初期向調節池中投加堿,中和廢水PH值。正常運行后可利用回流調整)。調節池中廢水由提升泵提升至水解酸化池(把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小分子有機物,同時降解部分有機物),水解酸化池出水進入集水池,通過提升泵進入UASB厭氧池,通過利用厭氧池的厭氧菌對廢水中的有機物進行降解,使廢水中有機物絕大部分被去除。厭氧池出水自流進入接觸氧化池,通過氧化池內好氧微生物氧化降解廢水中的有機物,出水進入后續的絮凝反應沉淀池(對絮凝反應池中投加絮凝劑),絮凝沉淀池出水可達標排放。
來自UASB厭氧池剩余污泥、二沉池剩余污泥以及絮凝反應沉淀池進入污泥濃縮池,污泥進行重力濃縮后進行脫水處理污泥外運。
污水處理站工藝流程圖見附件。
2.2.2生產設備
本廠的主要生產設備詳見下表;
2.2.3主要原輔材料概況
2.2.3.1化學藥劑使用概況
(1)污水處理站生產過程中主要使用的化學藥劑概況見下表
(2)污水處理站化驗室中的化學藥劑概況見下表
2.2.3.2能源動力使用概況
2.3污染物排放
2.3.1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污染物產生及處理措施現狀
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污染物主要來自廢水及污染物排放、藥渣污水處理站和生活垃圾,若處理不當,將帶來二次污染并對周邊環境帶來極大影響。
(1)廢水及污染物排放
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廢水主要是藥材清洗廢水,提取液濃縮廢水、鍋爐房清凈下水、化驗廢水和車間清潔廢水。
目前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廢水排放量不低于為155t/d(38750t/a),其中生產廢水水量為147t/d(36750t/a),生活污水量為8t/a(2000t/a),經化糞池處理后,與生產廢水一并進入污水處理站處理,獨一味生物制藥公司污水站最大處理能力為450m3/d,采用物化和生化技術相結合的污水處理工藝,設計進出水水質為:
目前整個污水處理系統處理水平完全達到《中藥類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6-2008)規定標準后排入王壩河。
(2)固廢
目前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固廢產生量為:藥渣2100t/a,污水處理站污泥40t/a,生活垃圾110t/a,生產其它廢料500t/a。藥渣全部銷售給周圍農戶做漚肥原料及生物肥料生產廠生產有機肥料,滬渣全部用作墊路和地基材料,生活垃圾全部送往城區垃圾處理場處置,即全部得到綜合利用。
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固廢產生及處置情況見下表:
(3)廢氣
鍋爐廢氣:本廠選用2臺4T的天然氣蒸汽鍋爐,取低溫燃燒等控制技術,減少氮氧化物的產生。年用氣量為490萬立方米。
據環評報告可知,鍋爐廢氣排放量為6676.7萬Nm3/a,煙塵排放濃度約為17.22mg/m3,排放量約為1.176t/a;NOX排放濃度約為68.88mg/m3,排放量約4.58t/a,SO2排放濃度約為29.34mg/m3,排放量約為1.96t/a。鍋爐廢氣中各污染物排放濃度均滿足《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表2新建燃氣鍋爐,即煙塵最高容許排放濃度20mg/Nm3、NOX最高容許排放濃度200mg/Nm3、SO2最高容許排放濃度50 mg/Nm3。
鍋爐廢氣經10m高鋼制煙囪排放。
2.4環境概況
2.4.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公司地處甘肅省康縣王壩鄉李家莊行政村縣設工業園之東,占地約136畝,309省道(略武公路)自西向東穿越廠區,廠區南王壩河自西向東約3公里處流入陜西省略陽縣境內。公司廠區周圍有當地村民居住,企業的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工作直接影響著周圍人群的安危以及相鄰省內河流的水質安全。
2.4.2氣候與氣象
康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陜甘川交界地帶。境內氣候屬典型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全境處西秦嶺南側隴南山中,地質構造為昆侖秦嶺地槽褶皺地帶, 地勢西高東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氣溫11.5℃,無霜期208天,日照時數1652.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65mm。甘肅獨一味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地處甘陜交界之地,距陜西省略陽縣境不足3公里。
2.4.3地質構造
王壩鄉屬碧口群前震旦系,其下部為基性火山巖系,上部為千枚巖板巖系,總厚度約10000米。該區同時分布著沖洪積物、坡殘積物、沖坡積物、坡積物和生物堆積。河谷兩發育河流階地,局部階地缺失,除一級階地外,大都屬于侵蝕階地和基座階地,高級階地為四級階地,高出河面約30~50米,其堆積物一般具有下部礫石層或砂礫層,上部為砂質粘土或黃土組成的二元結構特點。
2.4.5水文特征
公司位于王壩河下游,王壩河屬嘉陵江一級支流,王壩河為出界河流,所處位置較敏感。
地下水類型為HCO3-—Ca2+型為主,水位埋深在河漫灘處為0-1.35m。
2.4.6土壤植被
(1)土壤
廠區土壤以黃棕壤和鈣質土為主,河谷地帶則為碎石土。
(2)植被
區內植被覆蓋率較高,主要以沙松為主,四季風光秀麗,景色宜人。主要植被多為殘敗待育之天然次生林、灌叢、草本植物和人工栽培的經濟林。次生林主要分布于高山地帶,以落葉闊葉林為主。闊葉林以樺山松、油松為主,灌叢為馬桑、箭竹等。
2.4.7地震
根據《甘肅省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隴南甘南地區地震動參數區劃圖》(2008),康縣地震基本裂度為Ⅷ度區。
2.5環境保護目標
廠區附近無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也無水源地保護目標。
1、水環境保護目標:確保排入王壩河水質達到Ⅲ類地表水標準限值;
2、大氣環境保護目標:確保王壩鄉李家莊村民生活區空氣環境達到二類區標準;
2、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廠區周圍的農田生態和自然植被水質達到Ⅲ類地表水標準限值及空氣環境達到二類區標準。
周圍環境保護目標詳見下表;環境保護目標
3組織機構和職責
為了降低或避免特殊情況下突發環境事件所造成的損失,確保有組織、有計劃、快速地應對突發環境事件,及時地組織搶險和救援,必須建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組織機構,并明確該應急組織機構各成員的職責。
3.1應急組織機構
康縣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建立了以董事長為總指揮的內部應急組織機構,具體體系構成見下圖。
3.2職責
3.2.1組織機構及職責
- 公司專門成立環境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設在公司生產基地行政部,指揮部電話:0939-5939380(5939381、5939382)
- 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組成如下:
總指揮:童天才(董事長)15336095308
副總指揮:羅叢江(總經理)13981764106
指揮部人員分工:
行政部主任:張翠英13830903540,王義金13830955691
設備部經理:龍治中13993915185
生技部經理:王正中13919563530
設備部副經理:馬強13993933512
提取車間主任(一車間):李生偉13993943659
制劑車間主任(二車間):張曉娥18794130755、田斌18993922278、趙志梅13830918596
包裝車間(三車間)主任:趙春麗15293379895
供應部經理:韓甲祥13830952113
質保部經理:李文學15103947290
應急分隊:通訊隊、治安保衛隊、搶險搶修隊、消防隊、救護隊、環境監測隊、后勤服務隊共七個應急分隊。
- 指揮部職責
(1)審核重大事故處理預案;
(2)負責重大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指揮,組織調動各應急分隊搶險救災;
(3)隨時研究救災情況與出現的新問題,對重大問題做出決策;
(4)組織有關部門做好善后處理及事故統計報告工作。
(5)審核應急預案,并組織應急隊伍進行培訓和演練。
- 指揮部成員職責
(1)總指揮:負責指揮、組織協調重大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對重大問題做出決策,下達救援搶險命令。
(2)副總指揮:組織指揮應急搶險工作的實施,指揮協調各搶險隊的搶險工作,向公司總指揮和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搶險情況,組織搞好善后處理。
(3)行政部:協助副總指揮做好事故報告及應急救援工作的實施,接待好上級有關部門。及時了解事故危害范圍,人員傷亡情況、環境污染情況、搶險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匯總形成書面材料上報給副總指揮。協助搶險隊疏散和保護人員,協助副總指揮搞好事故調查處理。負責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總后勤,組織和安排各種后勤工作,協助有關部門搞好善后處理工作;行政部保安班負責重大事故現場的治安保衛、警戒,協助組織搶險隊搶險,負責危險范圍內人員的疏散(含廠外居民)和危險警戒線的警戒。
(4)生技部:在副總指揮的領導下,負責事故信息的上報傳遞,生產系統非正常情況下的應急處理和生產調度;并對事故現場、危險部位和其它有可能波及到的生產工藝物料及時處理,做出決策。在整個生技部內組織車間主任、副主任、技術員、工藝員、班組長及主要骨干操作人員成立搶險隊,進行緊急搶險救援;協助設備部排查事故設施設備,緊急切斷危險源,進行搶修、堵漏。
(5)設備部:執行副總指揮的搶險搶修指令,組織搶險搶修隊對發生事故設施設備、管道搶修,對事故現場的水、電、蒸汽、消防、危險源切斷、堵漏等問題的處理。負責危險源設施設備、管線和風險防范措施的日常排查、修善。負責修訂和完善突發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協助行政部對應急分隊所有成員進行應急預案培訓和環保、消防法律法規宣傳、培訓及組織實踐活動,并協助副總指揮對應急分隊進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組織演練。
(6)供應部:負責搶險救災物資的及時供應,負責組織對現場的傷員急救及災害擴散范圍內的傷員急救和處理。
(7)質保部:負責危險品的監控,配合環境監測部門對水、氣、土壤等環境污染的取樣和監測;協助副總指揮搞好善后調查處理,查清事故危害范圍以及對環境和境內物資的損害程度,并以書面材料報告給副總指揮。負責對受損物料進行檢驗,并監督事故發生部門做好善后處理。協助做好應急救援工作的實施,協助搶險隊疏散和保護人員。
負責并負責對污水總排口的水質進行定期監測,每周至少取樣監測一次;通過監測管理分析,向副總指揮提出環境風險防范和日常運行管理的合理化建議。
- 應急小分隊組成與職責
(1)通訊隊
組成:公司建立突發性環境事件報警及應急救援信息通訊中心。
通訊中心辦公室:行政部
隊長(通訊中心總負責人):公司總經理
副隊長(通訊中心值班負責人):行政部主任
(2)治安保衛隊
組成:由行政部保安班人員組成。
隊長:保安班長
職責:負責事故現場治安、交通指揮、危險范圍警戒,協助搶救隊指導群眾疏散,同時也要維護廠內其它重要部位的安全保衛。
(3)搶險搶修隊
組成:生技部及設備部相關人員組成。生技部以搶險救援為主,設備部以搶修、堵漏、控制危險源為主。
隊長:生技部經理、設備部經理
副隊長:各車間主任
職責:生技部經理和下屬車間主任負責事故現場搶險救援,救出傷員、轉移物資;設備部經理和機修車間主任負責事故現場危險源的切斷、有關設備、管道、電氣等搶修、堵漏任務。搶險和搶修人員要緊密配合,積極搶救搶修,極力控制防止危險事故蔓延擴大和次生災害的發生,將事故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4)消防隊
組成:由生技部、設備部及公司內經公安消防部門培訓過的兼職消防人員組成。
隊長:生技部經理
副隊長:設備部經理
職責:一旦發生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根據副總指揮的指令,負責組織全員力量自救,銜接市縣等消防力量的投入和指導。
(5)救護隊
組成:由供應部、行政部及汽車班人員組成。
隊長:供應部經理。
職責:負責將搶險搶修隊在事故現場和波及范圍內搶救出來的受傷、中毒人員及時就地急救或送醫院救護。
(6)環境監測隊
組成:質保部、生技部、設備部等相關人員組成。
隊長:質保部經理
職責:主要負責突發環境事件現場環境污染程度的監測,調查事故危害范圍以及對環境和境內物資的損害程度,并以書面材料報告給副總指揮。協助做好應急救援工作的實施,協助搶險隊疏散和保護人員。負責對受損物料進行檢驗和并監督事故發生部門做好善后處理。
(7)后勤服務隊
組成:由行政部、供應部等相關人員組成,下設兩個組。
物資供應組:由供應部經理負責。
職責:負責搶險救災物資的供應和運輸。
生活服務組:由行政部辦公室主任負責。
職責:負責搶險救災有關人員及受傷人員的接待安排等。
3.2.2外部救援
外部救援機構均為政府職能部門或服務型機構,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件,通過信息傳遞需要實施外部救援時,相關部門本著“以人為本、快速響應”的原則,有責任和義務對本公司進行應急救援。外部救援機構包括甘肅省生態環境廳、甘肅省應急管理、隴南市生態環境局、隴南市生態環境局康縣分局、唐縣應急救援隊、康縣人民醫院等部門。由于公司目前無監測能力,因此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需委托隴南市環境監測站或第三方對事故現場進行現場應急監測,對事故性質、參數與后果進行評估,為指揮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4預防與預警
4.1預防措施
(1)安全防范措施
①危險物質的使用、貯運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危險化學品的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嚴禁違法違規操作,嚴禁煙火,確保安全生產。乙醇庫的原料均采用塑料桶或地埋式儲罐,以免發生泄漏事件。
②、藥渣以及生活垃圾設置圍堰堆場并及時進行清理,鍋爐通過麻石水浴除塵后的污水及藥渣滲出的污水統一納入廠區污水處理站。地面洗消廢水集中排入污水處理站。
③污泥儲存間為危險廢物暫存區,按危險廢物暫存要求,設置門鎖、危險廢物標識,有專人負責值守。地面采用防滲處理,避免發生二次污染事件。
④公司將雨水管網最終匯集到污水處理站并與污水一并處理達標后排放。
⑤污水處理站設置應急池,用于泄漏物及處理不達標污水的應急處理,之后再次納入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后排放,污水處理站壓榨后的污泥等有毒有害物質將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另行處置。
⑥原料儲存區除采取防火堤防護外,還設置消防栓滅火裝置,消防水通過雨水管網收集進入廠區應急池并最終匯入污水處理站。
⑦乙醇庫內的照明、通風等設施采用防爆型。乙醇庫內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
⑧廠區均勻分布設置消防栓,各車間、主要生產崗位配備滅火器等應急設施。公司車間設置有消防及火災報警系統,消防洗消廢水通過雨水管網收集進入公司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后排放。
⑨應急設施和物資設置專人負責,本企業的應急物資應該有滅火器、消防栓、防毒面具、報警器、絕緣服裝、絕緣手套、充電式手電、應急照明燈、消防水帶、高空作業保險繩等。正常情況下,按照規定例行檢查,汛期要每天檢查,保證各種物資的充足與完備。
⑩應當與供電部門保持溝通渠道,及時了解供電信息及停電計劃以便安排實施應對措施。在停電時及時啟動廠內自備的柴油發電機發電,保持設施正常運轉。
(2)技術性預防措施
所有建筑物、設備、管道設置防靜電接地設施。生產重要崗位、鍋爐房以及乙醇庫均設置消防、監控以及火災報警系統。
(3)對危險源采取的管理措施
對危險源采取的預防措施主要有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教育措施、以及個體防護措施三方面,對重點部位、關鍵裝置實行承包責任制,指定了公司級、崗位級的安全承包責任人,同時指定一名安全主管人員,負責落實各項措施的實施,定期對承包責任情況進行考核并公布。對特種設備、防雷防靜電等安全裝置定期檢測校驗,及時維護保養,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制定了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崗位安全責任制、應急救援預案和預案管理制度。每年對危險源進行一次全公司演練,崗位預案嚴格按照預案管理制度定期組織學習和演練,通過演練持續改進。
(4)設置避險處和撤離線路,發生危險時及時安全撤離相關人員。廠內安全撤離路線圖見附件。
4.2預警措施
4.2.1監測系統
本廠的預警監測系統主要是指監控人員數量落實到位、監測設施、儀器完善;監控場所的監控人員堅守崗位;監測設施、儀器狀態良好。
本著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對各重點排污口進行例行監測。正常運行時,其監控方式主要通過定期巡查設備及時發現問題,提出預警;巡檢頻率嚴格按照規程執行。
對于各項監測設施,要隨時觀察變化情況,如遇特殊情況,應立即采取措施,并上報。在汛期和雨量突然增大的時期,做好應急準備。
對各化驗人員必須進行考核上崗,合格人員定期培訓,監控、監測人員要嚴格按照規程進行操作并做好監測記錄。
4.2.2預警分級及預警方式
(一)預警的分級
根據公司突發環境事件可能發生的部位、事故的嚴重性、緊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圍,對應危險源分級內容,經過風險評估后將我企業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分為3級。由高到低,依次為紅色預警(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橙色預警(較大突發環境事件)、黃色預警(一般突發環境事件)。
(二)預警的發布
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指揮部是唯一發布預警信息的單位。
每級預警方式主要通過固定電話、手機、對講機迅速進行,然后隨事態的發展情況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預警會升級、降級或者解除。
4.2.3預警及措施
公司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預警,指的是當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環境突發事件時,怎樣在第一時間內將危險信息傳送給廠內所有人員和周邊涉及人員,以及怎樣進行應急救援工作,將人員傷害和經濟損失降至最低。
當有關信息能夠證明突發環境事件即將發生或者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時,必須要按照本應急預案執行。
進入預警狀態后,本廠根據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及時上報給主管部門并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
(2)發布預警公告:事故發生后首先按照指揮部的命令通過電話、警鈴通知全廠人員,根據危險等級由對應的部門發布相應的預警通知;
(3)搶險組及應急救援隊伍應立即進行應急狀態,現場負責人及監測人員根據事故變化動態和發展,監測結果,及時向指揮部領導報告危險情況;
(4)根據需要采取的措施疏散、撤離或者轉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善安置;
(5)在事故發生一定范圍內根據需要迅速設立危險警示牌(或隔離帶),禁止與事故無關人員進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6)及時調集環境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確保應急物資材料供應保障工作。
4.2.4預警支持
公司的預警支持主要是監控人員數量落實到位;監測設施、儀器及藥品的種類完善;監控場所的監控人員堅守崗位;監測設施、儀器狀態良好;藥品質量有保證。
4.2.5預警級別的調整和預警解除
預警級別根據事態發展客觀情況及造成的環境影響,由應急指揮部進行調整,做出決定。
當突發事故得以控制,且符合有關標準,紅色、藍色預警經應急指揮部會同地方政府確認批準,解除預警;黃色預警由應急指揮部批準解除。